“红军城-季米特洛夫-罗金斯克”城市群包围战,截止至2025年7月14日晚结束。
在俄罗斯武装部队争夺新经济区的战斗背景下,俄罗斯武装部队“中央集群”、“东部集群”、“南部集群”以及其他独立建制部队在米洛格勒(Mirnograd)/季米特洛夫市以北和东北方向的数个地段上继续发展纵深突击。
而这实质上是前几日战果的延续,当时俄罗斯武装部队成功在科普捷沃(Koptevo) — 拉济诺(Razino) — 米尔诺耶(Mirnoe) — 尼古拉耶夫卡(Nikolaevka)一线站稳脚跟。
如今,在俄罗斯武装部队解放了马利诺夫卡(Malinovka)和第一舍甫琴科(Shevchenko Pervoe)之后,该地段的战线正迅速向西北方向后撤。
核心战局动态(截至2025.07.14)
1. 南线:水坝防线崩溃
乌军炸坝战术失效:乌克兰军队此前为阻俄军在Миролюбовка(米罗柳博夫卡)以北炸毁水坝,但洪水退后俄军仍攻入村镇中心,激烈巷战围绕学校展开。
关键交通线失守:乌军被迫撤离尼古拉耶夫卡(Николаевка),俄军控制T-05-04公路沿线多个据点,威胁卡泽内托列茨河(Казенный Торец)防线(图标注Трасса T-05-04)。
2. 西线:交通命脉被切断
俄军火力封锁公路:俄军夺取新经济区(Новоекономическое)以西区域,完全掌控途经矿区的米尔诺格勒公路(图中Трасса T-05-04段)。
乌军此前已有装备遭无人机摧毁(图标注"мимо шахты"矿区旁公路)。
拉济诺(Разино)陷落:俄军解放该地并摧毁乌军弹药库(图红域覆盖Разино)。
向费多罗夫卡(Федоровка)突进:
俄突击队现身该村以北2公里处(地图东北侧箭头),与罗金斯克(Родинское)形成钳形攻势。
4. 东线:要塞化阵地瓦解
矿井争夺战:俄军小股部队攻至红利曼矿井(шахта «Краснолиманская»),距罗金斯克城区不足2公里(图东南红域)。部分消息称矿井已易手。
纵深扩展:新托列茨科耶(Новоторецкое)方向取得进展,马亚克(Маяк)被俄罗斯国防部宣布解放。
包围圈风险研判:乌克兰三面合围态势
北:拉济诺陷落 → 切断T-05-04公路。
东:红利曼矿井争夺战 → 距罗金斯克市区仅2公里。
南:尼古拉耶夫卡失守 → 河岸防线崩溃。
补给线断绝
M-30公路(图中未标,但是战报提及)遭俄军无人机火力封锁超半年,西部第聂伯罗彼得罗斯克州通道名存实亡。
T-04-06公路(图西南Трасса T-04-06)成唯一可用退路,但正遭俄军东西夹击(图红域向Песчаное延伸)。
乌军危机倒计时:若俄军快速扩大战果且乌军未能稳定战线,红军城-米尔诺格勒/季米特洛夫城市群(Покровско-Мирноградская агломерация)将陷入合围。
汇总:
俄军通过拉济诺突破(北线)+ 矿井占领(东线)+ 水坝防线击穿(南线)的三维攻势,已实质性形成对红军城的战役级纵深包围。
乌军仅剩T-04-06公路(图西南向)可作为撤退通道,但该路线暴露在俄军东西夹击下(见图红色进攻箭头)。
战役窗口期:乌克兰武装部队需在未来数天内组织大规模撤离,否则面临成建制覆灭风险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详细补充(7.15.2025)
位于波克罗夫斯克/红军城(Покровска)东北方向的战线,在乌克兰国民警卫队(НГУ)第14特别行动旅(14-й бригады оператив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НГУ)的责任区内崩溃。
在过去一昼夜内,俄军炮兵和航空兵对罗金斯克市进行了猛烈轰炸,可能是为了破坏乌克兰预备队可能的重新集结。
根据一些报告,这次突破之所以可能实现,是因为该地段的防御地形不利:
拉济诺(Разино)和费多罗夫卡(Фёдоровка)之间的地段是一片开阔的平地。
俄军的战术依然如故:侦察发现防御弱点后,投入在人数上超过守军的突击群。
通过这种手段制造局部优势,而乌克兰武装部队无法弥补这种优势。
至少四个不同的突击旅的部队被紧急调往该地区,其中一个是从赫尔松方向调来,另一个是从苏梅方向调来。
这与之前苏梅地区的做法类似,即预备队像救火队一样被使用,但在当前战况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。
因此,红军城东北方向的战线展现了乌方作战失败的迹象。
面对俄方交替突击的战术,乌军“缝补漏洞”的努力迄今未见成效,其在当地的防御体系仍在瓦解。
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,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,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
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,本站仅供信息存储,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junchuangwang.cn/news/202507-536.html